余华的这本书,我这辈子再也不想读,他的笔冷峻无情,从不给人温情幻想,每一次读到有一丝活着希望的时候,余华总会用悚然的笔毫不留情的将之抹杀。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所以徐富贵身边所有的亲人都以最不可预料又情理之中的方式残酷的死去,一个接一个,每次都是在给富贵的心活生生的剥下一层皮,但他却不能选择死亡,只能卑微但坚韧的活下去,无论悲喜,也不必论悲喜。富贵很疼他的小外孙,不仅因为血缘,更因为所有人都离去了,只剩下他和自己相依为命,这份亲情更显得珍贵重要。他和小外孙约定买一头牛,他们一起攒钱,一分一厘,在祖孙俩终于攒够了买牛钱,小外孙却死了。世界又剩下徐富贵一人孤立无援,我感到锥心的疼痛,余华笔下的徐富贵却干涸的没有一滴眼泪。”徐福贵活着,好像就是为了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很艰难的看完了全部,看看停停其间到伤心处,自己也忍不住哽咽,不忍心再看下去。“福贵”一个悲剧人物悲惨的一生,让我难于忘却。 说实话,我讨厌这种残酷,我想要永远也不知道那个年代的故事,因为年轻,所有的悲伤都显得那么惊天动地,更何况是这不断的生离死别。 但是人早晚要面对现实,无法变更的事情,我们除了面对,别无选择,在这部小说里,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就像徐富贵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余华用他的笔让我们直视那个年代农民命运的悲惨,也告诫所有人,你要活着,无论悲喜,不管经历怎样的生死锤炼,你的生命都要继续,不论是否有希望,活着就是希望! 我是个爱幻想的年轻人,对这个世界抱有太多美好的夙愿和憧憬,我不愿去接受那些惨淡和悲苦,即使是别人的故事,我也会唏嘘不已。余华的《活着》让我这个年轻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以前觉得活着是为了梦想,为了家庭,为了优质的生活,为了好多好多美好的事物而活,为希望活着,为爱情活着,为事业活着,无论为什么而活,总有一个理由选择活着。而余华的《活着》告诉我一个箴言——为活着而活着。 什么都不重要,情感、梦想、事业这些都可以在生命中消失,但我们还是要活着,为活着而活着。听起来真的很悲观很残酷,什么都不为,只为活着而活着。不管是最挚爱的伴侣抛弃,还是与生育养育我们的父母离别,就算全世界都背叛自己,就算这世界黑暗的没有一丝光亮,我们都要活着,即使麻木、即使卑微,我们都要活着。 在正值满腹理想经纶、想要为将来打拼的年岁,我虽再也不想读《活着》,但我真的感谢《活着》让我浮躁急功近利的心平静。以前我总是给自己莫大的压力,觉得我必须出人头地,毕业后努力奋斗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才算是有意义的生活,现在想想,没有遭遇过苦难的人生不完整,生活不会永远美好幸福,生命的意义绝不是享受,而是知足。能够活着就是幸福的,生活的风波不会置人于死地,反而会强健一个人的精神筋骨,让人在困境面前不退缩,选择勇敢的面对。我们常常把富贵功名挂在嘴边放在心上,其实人活一生,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人烟,所有外在都是浮云,生命之风一吹就散得无边无际,有时候富贵功名反而是枷锁,锁住我们最初的向往和情愫。 以前我总是抱怨自己皮肤不够白皙,抱怨自己的成绩不够优秀,抱怨自己的才华不够出众,总有着无限的烦恼和抱怨,读过《活着》,接受了这一场关于生命思考的精神洗礼,以前的那些烦恼不过是我庸人自扰,无病呻吟而已。因为年轻,经历的太少,没有深刻的体味生活的疾苦和琐碎,所以总生活在美好的幻象和象牙塔的纯洁中。 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和徐富贵所处的那个年代截然不同。他的那个年代资源紧缺战乱纷争不断政局动荡,老百姓食不果腹颠沛流离,而我们这个年代生活富足,资源丰富,物质生活丰厚,高科技电子时代,和平安定,但暗藏危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我们的苦在于因为太浮躁而太孤寂。我们追逐错的东西,扭曲了生命的意义,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看似不羁却身不由己。 不论处于哪个时代,活着就是生命的意义,余华的书让我们穿过那些萦绕迷离的浑浊功名利禄,直视生命的本质,带给我们最残酷也最直观的震慑和摊牌:为了活着而活着! (责任编辑:马爱丽) |